青岙和庵陈公寿茔
清青岙陈公四位之墓
陈贤宝文/摄
南宋末年,元军攻打临安,史载温籍丞相陈宜中遁归家乡温州青岙,但青岙具体在哪里,存在争议。6月24日,在龙湾区永中街道青山村陈氏族人的陪同下,龙湾区文博馆工作人员在青山村山上,最终寻得两方有“青岙”二字的铭志,为解开宋相陈宜中曾经的隐居地的历史谜案再添历史实证。
工作人员在前往风景区青山尖山路的入口处,发现一座砖砌墓门的圈椅型坟墓,墓圈中央嵌青石铭志一方,阴刻楷书“青岙和庵陈公寿茔”。查清康熙时青山陈氏宗谱,得知墓主和庵(陈国玉,字德璞),生于明崇祯庚午年(1630),卒年失考。其父陈接南(1603—1652),字子晋,世居青山。墓为陈国玉生时所筑。
沿山路前行,石道另一侧,二巨石相对而立,犹如石门,穿门而过,为陈氏廿五世祖、乡饮宾琴山公(1850—1909,讳学勤,字志勉)夫妇合葬墓,圈椅型,墓室面西,墓门方石累砌,门墙中央嵌一方民国铭志,墓背呈墩状,墓圈中央镶嵌铭志,阴刻楷书“清青岙陈公四位之墓”。此四位陈氏先人为陈学勤先祖,名讳生卒不详。显然此处为陈学勤夫妇墓与其四位先祖墓的合葬地。
陈宜中为南宋末代宰相,温州历史上首位宰相,但又是一位有争议的历史人物。其遁归地众说纷纭。《宋史·瀛国公纪》记载:陈宜中于德祐二年(1276)遁归温州清澳门。温州市图书馆研究馆员潘猛补先生实地考察青山地貌,多次撰文称《青山陈氏族谱》和《兰溪陈氏宗谱》两谱互证,与“两山如门,今名青岙门”的说法相符。他又以叶适《故知广州敷文阁待制薛公墓志铭》中“六年,高宗帆海入青奥门,幸水陆寺”为证,得出“青奥(清澳、青岙)即青山”的结论,认为至少康熙年间修谱时与兰溪陈氏对过谱,青山陈氏应是陈宜中最近的一支。
而在铭志实物中发现“青岙”的文字还是首次。潘猛补认为,这至少说明明代至民国,一直有“青山即是青岙”的说法。据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吴松弟绘图,宋时,青山仍处于港湾中,至民国间仍有“十八只梭船到青岙”的说法。这两方铭志的发现,为“青山即是青岙”提供了文物证据,丰富了陈宜中研究的资料。
出处链接:
http://www.lwnews.net/system/2015/07/06/012062646.shtml
版权所有 温州大学陈宜中研究所 备案号:浙ICP备05014618号-1 技术支持:捷点科技